2025年8月10日,燕京啤酒发布2025年半年报,交出了营业收入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(以下简称“净利润”)双双增长的成绩单,然而在这看似光鲜的业绩背后配资知识门户,却隐藏着不少的隐忧。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:“燕京啤酒的主要销售地区在两广、福建、北京、内蒙古等地,大多都是啤酒行业竞争激烈的地区。同时,燕京啤酒的销售费用等不足,导致其高端化并不成功。”
高端化遇阻
财报显示,燕京啤酒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.58亿元左右,同比大致增长6.37%;净利润在11.03亿元左右,同比大致增长45.45%。
从数据上看,燕京啤酒上半年似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。但背后却面临着高端化遇阻、饮料业务待发力等隐忧。
近年来,燕京啤酒一直致力于高端化战略,推出了燕京U8、燕京V10、狮王精酿等高端产品。
其中,大单品燕京U8曾以连续三年超30%的增速成为行业黑马,2022年销量达40万吨、超8亿瓶,增速更是达到了50%的峰值。
但2024年燕京U8销量增速却降至31.4%,2025年上半年虽仍保持30%以上增长,但距离2022年的巅峰时期已然放缓。
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营业收入55.36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9.32%,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70.11%;毛利率高达51.71%,比上年同期增加1.40个百分点。
然而,2024年同期中高档产品收入增速为10.61%左右,今年上半年中高档产品增速已由双位数降至个位数,疲态初现。
随着五粮液、珍酒李渡等白酒企业跨界推出精酿啤酒,以及三只松鼠、好想你等食品企业进入啤酒赛道,燕京啤酒在高端市场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。
新进入者虽然在专业性上可能不足,但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,仍可能对燕京啤酒的高端市场拓展构成了威胁。
对此,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:“2025H1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产量同比-0.3%,行业整体进入存量甚至缩量竞争。高端啤酒虽仍在扩容,但增速已由2022年的两位数回落至5%左右,赛道变得拥挤。”
此外,从燕京啤酒的区域销售数据来看,2024年其华北市场的占比高达53.4%左右,依赖程度极高。
而从燕京啤酒2024年的市场布局来看,其在其他区域的发展远不及华北市场。2024年燕京啤酒华东地区虽有一定增长,但整体市场份额仍然有限;华南市场基本持平,增长动力不足;而西北地区更是出现了营收同比下降12.52%左右的“滑铁卢”局面。
到了2025年上半年,燕京啤酒的营业收入中,华北地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6.7%左右,这一区域市场成为支撑其业绩的关键支柱。
在柏文喜看来:“燕京啤酒接近60%以上收入来自华北,U8的成功让公司把资源进一步集中到北京、河北、内蒙古等重点省市。若U8失速,而华南、华东的高端渠道又未完全打开,公司将面临‘核心市场饱和、空白市场攻不进去’的尴尬。”
饮料业务待发力
燕京啤酒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,北京市顺义县开始筹建啤酒厂,1981年正式投产,1983年完成商标注册。
当时啤酒市场供不应求,燕京啤酒以每年增产1万吨的速度发展,1988年达到年产7万吨规模,在北京市场份额约30%,与“北啤”“五星”呈鼎足之势,进入中型啤酒厂行列。
1993年,燕京啤酒产量跃居全国第三,1995年与青啤并列第一,形成与青岛啤酒、珠江啤酒鼎立之势。
1995年底,燕京兼并濒临倒闭的华斯啤酒集团,完成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跨越。1997年,燕京进行股份制改造,组建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,并在深圳交易所上市。
2008年,啤酒产销量422万千升,进入世界啤酒产销量前十名。2013年达到巅峰,年销量突破570万千升,拥有啤酒生产厂家41家、原料基地2家、相关和附属企业8家。
2014年起,中国啤酒行业进入“存量竞争”阶段,燕京啤酒发展逐渐平缓。2022年,燕京啤酒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,深化品牌、渠道等方面的共建合作。
在啤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燕京啤酒试图通过“啤酒+饮料”双轮驱动拓展新品类,打造第二增长曲线。
2025年3月,燕京啤酒重磅推出倍斯特汽水,试图在饮料赛道分得一杯羹。然而当下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相较啤酒市场也是不遑多让,燕京啤酒的饮料产品要与可口可乐、农夫山泉等饮料巨头“争蛋糕”,难度可想而知。
有网友对此表示:“燕京搞汽水?品牌认知固化啤酒形象,消费者难接受,得砸钱重塑认知才行。”
但燕京啤酒似乎对第二曲线并未“砸”下太多费用,2025年上半年,燕京啤酒的销售费用在8.83亿元左右,同比上年同期的8.74亿元左右,同比大致微增1.09%。
而燕京啤酒第二曲线的饮料业务也并未形成有效利润贡献。财报显示,2025年上半年燕京啤酒饮料业务收入仅8301.45万元左右,虽然同比大致暴增98.69%,但营业收入占比不足1%,尚未形成规模效应。
柏文喜对此指出:“即便燕京啤酒饮料业务全年2亿元,也仅相当于U8两周的销售额,短期内无法对冲啤酒主业降速。”
同时,柏文喜还表示:“饮料SKU(倍斯特汽水、九龙斋酸梅汤)与啤酒淡旺季重叠,难以实现‘全年全时段’补位;此外,饮料更依赖现代渠道、冷链与即饮场景,而燕京传统优势在餐饮、夜场,渠道协同尚需时间验证。”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